夏至吃什么风俗食物这些美味你不可错过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一天,不仅是农历的重要节日,也是各地民间的传统习俗。夏至的食俗,更是丰富多彩,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健康养生的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夏至吃什么风俗食物,这些美味你不可错过!

夏至饼

夏至饼,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夏收完毕,新麦上市,人们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夏至饼有着尝新、祭祖、祈福的寓意,也有着补充营养、消暑解渴的作用。

夏至羹

夏至羹,是湖南长沙人的一种特色美食。夏至日,人们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夏至羹有着强身健体、驱虫防病的功效。

夏至蛋

夏至蛋,是湘南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等地,在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在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生菜、凉面

生菜、凉面,是老北京的一种清凉美味。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老北京最经典的还是那香喷喷的炸酱面。

狗肉

狗肉,在民间来说一直都是滋补的佳品,而岭南地区更有夏至吃狗肉的习惯,“吃了夏至狗,西风绕场走”,也就是说夏至这一天吃了狗肉的话,身体就会强壮到足以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了,身体更加的健康。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但是哈秀小编在这里提醒一句,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吃狗肉行为不应该推崇。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新麦

新麦,是山东部分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夏至这一天,人们用新麦粒煮成粥或者蒸成饼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新麦有着补充能量、消暑解渴的作用。

馄饨

馄饨,是江苏无锡人的一种传统美食。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饨,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间还有吃了馄饨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夏至吃了馄饨,游泳不怕水。夏季是游泳的时节。煮馄饨时,等水开了下锅,经过“三滚三冷”,见一个个馄饨浮了起来就可以捞上来吃了。由于馄饨在水里最终都会浮上来,不会沉到水底。于是,就有在夏至这天吃了汤馄饨,游泳时人也始终会像馄饨一样浮在水上,不会被水淹的说法。

圆糊醮

圆糊醮,是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好的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圆糊醮有着祭祖、祈福、尝新的寓意,也有着补充营养、消暑解渴的作用。

豌豆糕

豌豆糕,是南京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豌豆糕有着开胃健脾、防止消化不良的功效。

炸酱面

炸酱面,是老北京的一种经典美食。夏至这一天,人们除了吃生菜、凉面之外,还会吃一碗香喷喷的炸酱面。炸酱面的做法是:热锅热油把黄酱和甜面酱放一起炸,酱香扑鼻。然后把炸好的酱料浇在煮好的面条上,再加上黄瓜条、黄豆、白菜、胡萝卜等多种菜码,拌匀后就可以享用了。炸酱面有着补充能量、增加食欲、滋润肠胃的作用。

以上就是夏至吃什么风俗食物的介绍,这些美味你不可错过!夏至这一天,不妨按照自己所在地区的习俗,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既能品尝美味,又能养生保健,祈求一年平安吉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yeechina.com/scxg/15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