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搭生菜,宅家上选
宅家两个半月了,现在最羡慕的对象由家里有矿的调整为家里有菜地的。稳住了体重,搞定了网课,每天最发愁的就是应对老公孩子的人生三问: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平时就做饭,上网查食谱也方便,做不成问题,难在食材,小学时语文老师总挂在嘴边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终于得到了验证。小户型没有储藏间,升的冰箱储量完全不够,放点鱼类肉类速冻水饺冷冻室就全满了,冷藏室还得装些小咸菜、虾皮、鸡蛋鸭蛋鹌鹑蛋,保鲜层此时显得格外鸡肋。根茎类蔬菜倒是好储存,但是不吃点绿叶菜总有点缺乏维生素的恐慌。韭菜、茼蒿太容易烂,菠菜容易蔫儿,小白菜容易失水,小油菜容易冻伤,储存条件加上家人的饮食偏好筛选一遍,就只剩下生菜了。
以前去饭店吃饭的时候,生菜绝对是不起眼的。基本上在火锅店里生菜都用作肉类垫底,绿叶衬红花的角色,很少有人单独点一盘生菜涮。甚至有人说,那片生菜叶子就看作炸洋葱圈下的吸油纸好了,绝对不能扔进锅里煮了吃。烤肉店里生菜都是跟大蒜辣椒圈一起白送,点白灼类菜肴的时候选圆球状的西生菜更爽脆。到特殊时期才发现,百搭的才是必备的。
同样是用塑料袋随意一裹,往冷藏室一塞,生菜能放至少一星期都不变样。最早想起来它是因为馋饭包了,生菜是东北饭包的灵魂。早期的饭包是拌好饭用一整张生菜叶子包裹严实,像啃汉堡一样吃。后来的改良版把菜叶撕碎和酱料土豆泥一起拌入饭中,多了些许优雅。生菜买回来,选外层最大的叶子,洗净手动撕碎。葱花香菜切好,花生米炒香,蒸屉上的土豆茄子尖椒已经冒出热气,开始炸酱。爱吃鸡蛋就嫩嫩地炒个蛋,爱吃肉就热锅凉油划散肉沫,加上甜面酱混合黄豆酱用水稀释后的汁,咕嘟几分钟变稠就出锅。选个大碗,一把饭勺搅和一切,能吃辣的再点上半勺辣椒油,生菜的加入让混沌粘稠一团的口感多了些层次:牙齿起落间有弹牙的韧,有利落的脆,菜汁的清香丰盈了嗅觉与味觉全方位体验。
翻翻冰箱,肉类储备还算丰富。取出一块牛肉,切薄片料酒、生抽、糖、胡椒粉腌制,平锅小火烤熟,肉边沿微微有些恰到好处的焦香。生菜叶洗净撕成巴掌大摊在手心里,放上一片肉,生蒜片和辣椒圈在韩式辣酱小碟子里轻轻划过,带上的量就足够了。卷好菜包一口吃进去,生菜细嚼有股甘甜,配合蒜和辣椒的辛香,中和了肉的油腻。可以再配点低度酒,韩式烧酒、日式梅子酒、甚至奶啤或者RIO,都能带来置身烧烤店的完美错觉。
没有火锅的冬天是没有灵魂的。因为简便快捷丰俭由人,每周至少一顿。每次吃火锅囤菜太多结局都是烂掉,后来就只买生菜。喜欢牛油底料的感官刺激,又加上些地域特色,自家煮火锅总是酸菜冻豆腐开局,牛羊肉中场主攻,收尾给孩子煮点面条溜溜缝。生菜在肉食和主食之间穿插,只是要留神别煮过了变成黄色,筋骨全无。翠绿沾满油光的菜叶吃进嘴里先是香滑后是脆爽,梗部和叶端都有迥然不同的口感,带着吃多了都不会胖的自我欺骗。
漫长等待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饭地做太满太累,偶尔偷懒吃顿方便面的时候总是感觉不太健康,加点蔬菜多少有些心理安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面盛出锅才发现忘了放菜的尴尬,生菜的存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薄薄的菜叶用面汤的温度也能烫个半生不熟,在生熟之间,伴着面热热地下肚,省却了做饭的麻烦又达到了补充营养的目的。
生菜也是早餐好伴侣,无论中式西式都能搞定。心血来潮烤一次面包,早餐时用牛肉馅儿煎一块肉饼、一个鸡蛋,面包切片夹肉饼、煎蛋、生菜叶、西红柿片,自选喜欢的沙拉酱,也是个像模像样的汉堡了。或者稀稀地和点面糊,薄薄地在平底锅上摊开,稍微凝固之后,在上面打个鸡蛋,戳破蛋黄四散开去,选好时机翻面,出锅刷点蒜蓉辣酱,铺上生菜叶,卷个极简版手抓饼也可打发一顿。再懒点儿的话,就熬一锅白粥,米粒开裂粥汤粘稠时切个皮蛋,扔点生菜碎,些许盐激发出米香蛋香菜香,抚慰着饥饿的胃和惆怅的心。
一颗生菜剥得就剩芯儿了,这是做沙拉的最好时机。白煮蛋、生菜、紫圆葱及任何焯熟或可直接生吃的菜加沙拉酱拌到一起,是饭前开胃菜,也可做饭后爽口菜。烹饪小白新手入门必选,基本等同于白糖拌西红柿的难度,可以作为人生第一道菜的试水之作,几乎毫无失败可能。
也不是不能做主角,可蚝油、蒜蓉、白灼,做法基本相似,都是为了突出菜原初的鲜甜。本就有自己的味道,所以无畏作陪衬。就像服装里的黑裤子或是白衬衫,基本款也是经典款,配谁不重要,在冰箱里长盛不衰便自有一席之地。经此一疫,也算是和生菜患难见真情了。
再来一段:为了避免版权问题,现在做啥菜都得随手拍一下,谁知道啥时候能用上呢最后一篇库存也用完啦,周更遥远得像秋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