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让年轻人爱上务农

 

6月27日,在位于上海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上的光明母港,一群专家评委正在一起“挑生菜”。

存活率、商品率、总产量、整齐度、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用电量、用水量、用肥量……评委和大众评审对一棵生菜的“挑剔”程度令人咋舌。他们不仅要审查生菜的品相和口感,又要求生菜能耗低、产量高,甚至还要评判智慧种植的算法质量。

正在进行的是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主办方是两家上海本土企业——光明集团和拼多多。比赛要求各个参赛团队在全封闭的集装箱里以更低能耗种植品质更优、产量更高的全新生菜品种“翠恬”。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在当天的颁奖典礼上表示,这样的农研科技大赛能让年轻人更了解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其赛马式的比拼方式为农业科研提供了新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就在6月15日,国家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年)》,这是我国首次出台有关“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规划。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建设急需一群有知识、懂科技的年轻人加入。

参赛者最低学历为“在读硕士”

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的决赛早在今年2月就拉开了序幕。此前,由几十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专家组成的4支战队从全球15支初赛队伍中脱颖而出,闯入决赛,经过4个月的种植,最终决出胜负。各队在比赛期间总共种植三茬儿生菜,其中,最终茬儿的种植结果记入决赛成绩。

这4支队伍分别是何立中博士带领的上海农科院队、郑建锋博士后带领的中国农业大学“赛博农人”队、博导鲍华带领的上海交大“生生不息”队和极星农业创始人徐丹带领的“生菜快长”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4支参赛队伍的成员大多是90后、95后年轻人,他们的最低学历为“在读硕士”。其中两支队伍成员的最低学历甚至是“在读博士”。

这群高学历年轻人,把各自对农业产业的执着付诸到了对生菜品质的极致追求上。他们不仅要“秀菜”,还要“秀技术”,每支队伍都要轮流上台介绍各自的种植策略、算法、成果,以及商业化推广方案。

上海农科院队最终获得了第一名。他们最后一茬儿生菜的生产效率达到0.18kg/m2/天。“此次赛用集装箱式植物工厂并非生产型,仅安装了3层种植架,如果增加层数,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以我们的种植方案推算,生产效率完全可能达到0.4kg/m2/天的国际先进水平。”何立中说。

“生菜的可溶性糖”也是检验项目之一。上海农科院团队的可溶性糖含量达到0.43%,为4支团队之最。此外,由厨师、消费者等组成的15名大众评审认为,从外观色泽、脆度、食味香气等5项感官指标来看,上海农科院队在脆度方面得分同样名列前茅,符合“翠恬”生菜又脆又甜的品种特点。

农业大国的年轻人不爱务农?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村“空心化”问题却阻碍着未来农业的发展。很多地区的农村,以老年劳动力为主,年轻人都在想方设法去往大城市。“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曾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和委员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yeechina.com/scjs/14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