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宁康我是如何做到29的年化收益率的

 

生菜:最近貌似股市又迎来一波小阳春,上次生菜阅读推送股票文的时候还是上证指数一片大好,直奔新高的时候,然而越是现在这样的时刻,也许越是需要一些理性的声音吧。本文作者是曾经纵横围棋社的棋友,他在棋社战绩彪炳,在股票投资上段位也不弱于围棋。

作者介绍如下图:

目录:

01

理科见长的学习经历——投资“布局”阶段

02

严谨推导的读书之旅——投资“定式”阶段

03

策略有效的自由投资——投资“中盘”阶段

04

低回撤对冲套利策略——投资“新篇章”开启

一理科见长的学习经历——投资“布局”阶段

从小我就是一个理科生(其实也就是偏科生),遇到数字图形逻辑还算敏感,遇到文科就头大。(插个广告,我觉得我理科见长和从小学围棋还是有点关系的,所以如果您孩子满四岁了,可以考虑玩一玩围棋。)话说我父亲也算是第一批参与购买认购证的人,当年我父亲是瞒着我妈偷偷用奖金和别人凑了钱买了认购证,虽然因为买的少并没有挣大钱,但这件事确实让我们家庭很早就和股票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忆中那时我刚读初中,家里晚饭时话题就离不开股票了,不过那时我的兴趣爱好被围棋和各种理科竞赛所占据,对股票的热情建立在——每次中新股挣钱父亲都会额外给我点钱让我去买点喜欢的书——倒也正是这样让我在数学物理化等等自然学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高中时我各种理科竞赛都拿过奖,高考报名表格里获奖明细栏完全填不下,最大的一个奖应该是和高中时6个好朋友组队参加头脑奥林匹克比赛(OM),我们从拿中国第一,代表中国杀到美国参加世界决赛拿了个第三名。在这种背景下,高中的我一直想当一名科学家,也绝对想不到后来和投资的故事。

年高考稀里糊涂地考进了上海交大,高考填志愿时,我父亲曾建议过我是否考虑和经济相关的专业,但我的兴趣还是想自己将来学的东西能和生物或医学有点联系,于是当时第一志愿填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分数不够没中,进了第二志愿药学。到了大学,时间就很自由了——其实也就是逃课多(小朋友不要学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围棋上。围棋和投资是相通的,而围棋也让我和BLF金融投资俱乐部建立起了不解之缘。

图:围棋和投资是相通的,所以很多围棋高手都是投资专家——假日围棋社高手何宁康在BLF投资分享会上的精彩演讲(编者加)。

二严谨推导的读书之旅——投资“定式”阶段

工作了才慢慢了解了挣钱的不容易,正是这样我的人生和投资的第二次交汇点才慢慢出现了。年上证指数见底后,一路上攻,在年中涨到点上方,而后在年一路涨到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在年开设了自己的股票账户,记忆中当时没有实行三方存管是直接在证券公司存钱的,那个排队厉害啊!

开户后,我记得自己买的第一支股票叫常林股份,买了第二天就涨停,于是我就抛了,当时的想法是“见好就收”。为什么会买这个股票呢?我父亲给我推荐的,现在已经记不起他跟我讲的什么理由了,反正当时也不管理由就是买。那时第一次从股市挣钱,完全没有策略甚至连基础交易规则都还没搞清楚,但是却把我心中潘多拉魔盒打开了。年后面还频繁买卖过很多股票,有挣钱也有亏钱,挣钱了就盘算着这下挣到了多少个月的工资,还会算算如果每天都这样能挣多少钱一年。亏钱了,就到处找协助,当时还会上交大BBS学习“各种股神”的推荐。最早的投资生涯就是这么度过的,记忆中年盈亏合并最终也没挣什么钱,那时才想起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了。

年初的某一路过一地摊,发现里面有本书叫《战胜华尔街》,一听名字就很霸气,作者是彼得林奇,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彼得是谁,顺手拿了买回家看了起来。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绝对是鼓舞士气的好书,因为教你逛逛超市就能战胜华尔街,看完后信心马上起来了。但是投资远没那么简单。高中时参加物理竞赛班培训,复旦的郑永令教授的课让我养成任何学问一定要严谨推导真正搞明白的怪癖,曾经把小学数学书都翻出来,就是为了从头理一遍逻辑和推导。在怪癖的驱使下,外加大学逃课逃得多也获得了强大的自学技能,我开始认真学习投资是咋回事。

说起技术分析以及波浪理论等内容,想必是每一个投资人都很感兴趣的内容,书店里绝大多数投资书也是围绕着预测明天走势展开的。我自然也离不开这条道路。人类总是希望对任何事情都能有解释和预测,天性对随机性很难有正确的理解,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书和人在研究如果彩票能中大奖,股市亦是如此。读书时打好的数学基础对我了解技术分析并不难,但很快我也发现了违背数学本身的漏洞。举例说来,布林线本身建立在变量的随机分布的假设上,如果用来预测变量明天走势这就是悖论了。我建议每个研究技术分析的人先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好好学一下,会发现很多数学上的错误。说到这里,估计得罪的不少人,我这人怎么想就怎么说,如有得罪,实在抱歉了!不过我并不是排斥博弈,但如果只研究博弈显然成功的难度大大增加。股票作为生息资产有其自身价值。

后来我又大约学习了近百本书籍,包括讲各国金融历史的,也包括像会计学等基础课程(大学时上过课,那时真是白学了。),以及一些投资经典著作。有几本书我是力荐的,大家如果对投资感兴趣真心不要错过,必读——《穷查理宝典》、《股市真规则》、《漫步华尔街》、《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财富引路人》等等。读完40本书大约应该能入门了;曾经听过一个说法,大学一个专业大约学习30门相关专业课,那读完这些书应该至少可以拿个投资学士学位了。还有另一个说法,大学专业和实际工作有一定脱节,这也有一定道理,毕竟教材是滞后的,好在投资学有个天然的评判标准——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里简单谈两句我对股票的理解。个人觉得股票对于无法取得企业控制权的投资人来说,它的基础价值就是税后股息贴现价值。但并不是说用个计算器去计算这个价值是多少,而是整个思维的出发点。我股票投资的大策略就是好价格买好企业。投资性格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理性和耐心。好吧,这些基本等于啥也没说,以后有机会再做交流讨论。

三策略有效的自由投资——投资“中盘”阶段

再说回到年的故事,记忆当中年内高点的时候,投资资产大致已经实现3倍的增值,回过头来再来看当初的自己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证券市场挣钱难不难?不“难”——我观察到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股市里实现过浮盈的,实际非常难——因为亏钱容易更多,很多人一回撤就整体亏钱了。这不年的熊市一来,潮水退去了才发现身边很多“股神”也是在裸泳。所以巴菲特说投资秘诀第一条是不要亏损,第二条是不要忘记第一条。这是十分有道理的。实际市场上很多人一开始是挣钱的,但是却不去想想挣钱是因为方法对还是运气好,方法对可持续,运气好就只能多烧香了,当然烧香也可能然并卵。年我的投资资产大约回撤了近50%。回头看不算很惨,当时还跑赢了指数。但实际这和方法没关系,纯粹运气好。无非是当时稀里糊涂受了某本书的影响,在年底市盈率极高的时候把仓位控制在了半仓,如果不是那样我必然也是倒车要开到狠狠亏一把本金上。但,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臭不要脸的说一句,年我在投资这件事上真正开窍了,很多道道想明白了。(估计臭鸡蛋已经飞过来了。)

得益于知识的积累,我在年跌至点时实现了满仓,虽然最终跌到,但从结果看还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年,方法理顺后投资也变得顺利一些了,更重要也投得更自信了。自信的上升的同时策略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身边亲戚朋友的认可。慢慢也开始接受亲戚朋友的委托,帮他们打理账户,其中也包括当时的女朋友(现在老婆)的账户。

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年,尤其是投资生涯。那年我结婚了,那年我也辞职了,也真正成为了一个自由投资人。说起为什么要辞职,这要慢慢说来。记得当时有个朋友问我为何要放弃每年工资收入的现金流。人生其实就是不停的做选择题,选择了这条路就很难知道如果选择另一条路会如何。当时辞职有几个考虑:其一,虽然在公司里环境人缘关系都非常好,但我本身对医药代表这份工作并不是特别喜爱;其二,当时投资产生的现金流也足够过日子了;其三,也想好好理一下投资的思路,并往这条路上走得再远些;其四,也想发展发展生活中别的亮点。而每个选择总是有得有失,难分好坏。虽然放弃了一个稳定的现金流,但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也让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人生的岔路就此展开。

人相对闲下来之后呢,我第一件事就想再把围棋捡起来,就在网上找起面对面下棋的地方。说来也巧,就是通过微博我联系上了假日围棋社的会长沈尧,然后么就有了第一次去著名的“5号”下棋。当时的假日围棋社就没几个人,更没有后来全上海著名围棋主题咖啡馆“弈咖啡”。第一次参加活动时,有个人很热情的招呼我,并帮我安排了对手下棋,后来才知道这人是假日棋社基金的管理人——俗称老彭——彭学军,正是他和沈尧的完美组合,慢慢假日棋社越高越好。

我和棋社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讲。这里先讲一讲另一条故事线——BLF投资俱乐部。和老彭混熟后,他又热情地邀请我参加BLF投资俱乐部的活动。真没想到,投资和围棋两个爱好就这样完美地结合了。记忆中第一次参加BLF投资俱乐部活动是在淮海中路的某个办公楼里某公司的会议室,再后来浦东、“5号”、松江泰晤士小镇、弈咖啡等等地都活动过。这里不得不推荐每个投资人都来BLF俱乐部交流交流,每次必定会有不小收获。我觉得老彭有一点说的很对,BLF俱乐部的分析为何很有价值——因为是各行各业的真正的从业专家来分享——证券行业虽然很多行业分析师有很好的金融知识,但说到接地气,总和从业专家稍有差距。

四低回撤对冲套利策略——投资“新篇章”开启

离职后,我对自己管理的资产做了些调整。为什么要调整呢?因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的面前——如何平衡自己的现金流。工作时,每月都有固定的现金流入——工资,离职后就需要盘活存量资产——既要使资产总量增加同时又要满足每月的支出。

我们知道股票作为一种长期看会有不错收益的投资资产,但在短期看却会有较大流动性风险——股票会大幅波动——也许你要用钱时并不是一个好的卖出股票点位。其实这个问题每个股票投资人都会遇到。所以在这里,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我也建议大家要在资产配置的时候考虑到这个因素。

说回我自己资产管理的调整,当时我开始把钱分成三类来看待——1年内会用到、1-3年内会用到、3年以上会用到——短期、中期、长期。短期很多人是用活期储蓄类配置,我推荐使用民生直销银行的如意宝或微众银行的活期+来代替(实质就是T+0实时可取货币基金),这样既可以有完美的流动性也能有大致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率,比单纯活期存款高不少。长期显然选择投资股票是不错的选择。

那么中期呢?1-3年会用到的钱如何配置?纵观市场上各种金融产品,这一块还是缺失的。很多人会使用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替代。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不是说不好,但要安全往往只有比一年期定期存款稍高的收益率,但这对于我这样“抠门”的投资人来说收益率应该还要再追求一下。下棋子效率极重要,投资亦是如此。

既然没有直接可以简单套用的产品,那怎么办呢?纵观市场上,除了股票还有很多东西(如分级基金优先级、债券、可转债等等)的波动性会低一些,同时配合对冲套利等策略,我相信自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策略来满足中期资产管理需求。

于是年我自己通过各种资产来组建一个组合和策略——低回撤对冲套利策略。低回撤对冲套利策略目标是在尽量少牺牲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基础下减少资产波动性;主要是运用各种工具套利、折价买入策略,并构建适当对冲组合锁定资产下行空间。

转眼时间已是年年底,回顾当初的中期策略——低回撤对冲套利策略,由成立至年底年化净回报约29%——很好地满足自己的配置需求。

图:今年8月22日,低风险投资策略专家何宁康为BLF金融投资俱乐部的会员们分享了新工具新机遇——分级基金的投资攻略,为投资者开启了一片全新的投资视野(编者加)。

生活还在继续,投资还在继续,故事也在继续。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留着自己未来某一天再心血来潮,再继续讲故事。谢谢阅读!

何宁康

股市长红打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yeechina.com/scxg/12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