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世界杯哥伦比亚VS日本喝咖啡就生

 

今晚世界杯小组赛迎来了哥伦比亚VS日本。

于足球水平而言,哥伦比亚目前世界排名第16名,日本第60名。在农业领域呢?他们却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水多”的滋润国家。这对看天吃饭的农业来讲,绝对算个优势。

水,这个生命之源必定会滋润出很多奇妙的植物。比如哥伦比亚的咖啡豆、日本水产品…但是农业也是个蛮复杂的东西,即便这样,二者还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套路。

就像今晚球赛,日本抢先踢进1球…

“元一斤的麒麟果,可能就是国产水果……”

近来,这个“洋水果”——麒麟果,很是火爆,让卖家羡慕不已,动了邪念,以国产冒充进口销售。其实,国内真宗进口麒麟果主产地则是雨水丰润的热带国家——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赤道从它国内穿过,一半在南半球,一半在北半球,反正赤道附近的国家,那是相当的热热热热;又临洋临海,又是相当的水水水水水……

再瞧瞧日本。

它的地里位置,跟哥伦比业明显不同——在中国东北侧,维度高的很,主要土地分布在北纬30°以上,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这种四季明显的气候。但是因为濒海等缘故,降水也是蛮多的。

所谓的农业“靠天吃饭”,他们这样完全不同的地里位置,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降水、光照和温度等。

然后,我们再对比下哥伦比亚和日本的土地面积。这对于农业来说,也是相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样的性质了。

37.8万平方公里——日本国土面积。而且,山地和丘陵占掉了总面积的71%。有资料介绍说:“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

.2万平方公里——哥伦比亚。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冲积平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今天我们主要聊聊他俩的农业核心竞争力。

日本首相安倍出访哥伦比亚图

视觉中国

“哥伦比亚咖啡”,就像是在说“中国茶叶”一样,它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以国家冠名的咖啡生产国之一。

早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哥伦比亚就开始种植咖啡。

20世纪60年代,哥伦比亚的咖啡产量是每公顷约产公斤。产量逐年提高,有的农场产量超过了公斤/公顷。

哥伦比亚的顶级咖啡产区,在两个山脉带——中部山脉和东部山脉,这些产区的咖啡豆饱满、香味醇厚,酸度适中。

有人说:“非洲的咖啡偏酸,巴西的口感浓烈,而巴伦比亚的咖啡如丝绸般柔滑。”

哥伦比亚在管控咖啡的“质”上,有自己的方式。

哥伦比亚咖啡的真实人物IP

早在年,就成立了私营性质,但代表政府的FederacionNacionaldeCafeteros(国家咖啡管理协会,简称FNC),监管质量、招聘专业人才等。

咖啡种植户,如果收购商压价等,他们可以按官方价格卖给协会,协会控制着欧洲等地区的咖啡出口。

同时,这个协会还有个职能——在丰年筹储资金。若咖啡价格下跌,可发挥协会储备资金的作用。

哥伦比亚有大西洋港口和太平洋两大港口,这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供应链运输成本等。

哥伦比亚的咖啡标志上有一个戴草帽的人,他就叫“胡安?瓦尔德兹(JUANVALDEZ)大叔”。是哥伦比亚咖啡种植户的代表形象,是哥伦比亚咖啡的形象,以此来区别别的原产国咖啡,这被不同市场所接受。

近40年里,哥伦比亚创建了“胡安?瓦尔德兹(JUANVALDEZ)”品牌。年,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称:这个商标的识别度已经超过了其他全球性著名品牌,并被美国社会所认可。

为了进一步推广宣传自己的咖啡,协会还根据这个形象推出了真人版的“胡安?瓦尔德兹(JUANVALDEZ)大叔”。

也就是我们现在互联网里常说的人物IP——现在这个真人IP已经进入了3.0版,是哥伦比亚咖啡的形象大使,全世界跑,做宣传。

“在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我还有幸见到了他咧。”

咖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是国家财政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是问题也来了,咖啡的强势一度让哥伦比亚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为改变这种单一种植畸型发展局面,从年代起政府通过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鲜花、香蕉、食糖等非传统产品出口迅速增加,咖啡出口比重逐渐下降。

时至今天,同许多拉美国家一样,哥伦比亚既有大型种植园、庄园和现代农业企业,但落后的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大批贫苦农民破产,流入城市,成为难民。

日本:精品农业,曾让政府负债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进口国之一,但是它在农业上也还是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的。

相比哥伦比亚咖啡等的强出口的形势来说,日本在年以前,还主要是以“守”为主。

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要被外来的农业市场强势占领,做到自给自足。但是在年,他们启动了促进出口的改革。

日本农业

日本的“工匠精神”,在农业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因为追求优质、健康的食品,开始被邻国正在经济崛起、生活升级的阶层所喜爱,中国香港成为了他们主要的出口市场。“高级食物不仅在欧美,在亚洲地区也逐渐成为时尚。”

跟哥伦比亚不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属于发达国家。政府在农业的支持力度上,不像哥伦比亚那样“注重工业而忽视农业,致使农业在南美也比不是阿根廷”。

“二战”后,日本对农业的支持,不论是资金还是保护政策上都是非常给力的,一度导致“政府财政巨额负担”。

但是日本的“精品农业路线”,符合它地少,无法规模经营和机械化操作的国情。

从而,很多小而美的农场、民宿和美而优的农产品在日本应运而生。

上世纪90年代,哥伦比亚咖啡减产成为影响其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这在日本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它跟“咖啡为王”的单一农业模式不同,日本很难会因为某个农产品的减产,而震荡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一个球星身上……看来搞农业也是这样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yeechina.com/scgx/11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