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养生菜系列文化故事之十素心千结旱千张

 

导语

一菜一故事,一品一世界,

向您悠悠诉说着古老申城的历史、人文、传承和创新!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分享

信阳养生菜第二批特色菜肴和首批风味小吃

历史文化故事之十

素心千结——旱千张

历史,在今人看来,即便是翻天覆地,风起云涌,也不过史册上的一纸荒唐,亦或是沦落民间的一段传奇,繁华皆是过眼云烟,流传下来的或许只是一本书,一首词,一段情,或者只是一道素食,即便如此,他也被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津津乐道。

汉文帝8年(公元前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年),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刘安好读书鼓琴,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擒拿刘安,幸得淮南王府中一忠义之士,舍身替刘安拔剑自刎。

自此,刘安率众携母走上艰难逃亡之路。他由寿春经百雁关辗转至义阳境内鸡公山一带(汉初,鸡公山属南阳郡平氏县义阳乡),经日奔波,刘安老母不堪颠簸,一病不起,脚不能走,口不能食,刘安索性就在这群山巍峨,秀水深藏的鸡公山一带安顿了下来,以孝事母,以志事道。

一日,刘安在炼丹炉上为母亲温煮豆浆,不料,一阵微风吹来,将炉内的正在炼制的寒水石末吹至锅中,豆浆随即凝结为“菽乳”,这便是今天豆腐的前身,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随后,刘安及门客术士在制作豆浆、豆花、豆腐的基础之上,又做出的一种豆制品,它薄得几近透明,似一张张可捻开的宣纸,入口绵软、清香、甘甜,让人过齿难忘,于是命名千张。千张便于携带,随食随取,切成长条,可凉拌,可清炒,可煮食。因刘安心中惆怅郁结,不经意间,常随手将千张打成心结状,用汤水细煨慢炖,久煮不变,色泽微黄,口感细腻,柔韧耐嚼,满口生香,于是就有了一道意外的美食,这道美食经后人不断改良,就成了今天的信阳特色菜肴《旱千张》。

当人们做着这道似有千千结的《旱千张》时,总不免追忆起那个孝心动地,求道感天的亡命才子刘安,和他那部绝世巨著《淮南子》。

感谢《信阳周刊》刘志刚团队及刘向阳、黄振国、李泰甫、翟开建等专家的鼎力支持!您有什么好的故事和建议,欢迎留言和投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yeechina.com/scgx/13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