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这些特产你吃过几种
点击上方↑↑↑“悠客蛋糕”加 《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现代医学还认为牡蛎肉还具有降血压和滋阴养血等功能。
牡蛎肉由于味鲜美,营养全,兼能“细肌肤,美容颜”及降血压和滋阴养血、健身壮体等多种作用,因而被视为美味海珍和健美强身食物。在诸多的海洋珍品中,许多人唯独钟情于牡蛎。西方称其为“神赐魔食”,日本人则认其为“根之源”,还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赞美诗句。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雅土都与牡蛎结下不解之缘。
26、柿饼
柿饼,是闻名海内外的特产。柿饼生产始于明代。因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条件,加工出来的柿饼外层洁白如霜,质体外干内润,肉质柔软,呈金黄色,其味香甜醇厚似饴,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糖份、维生素、氨基酸等,并具有降血压、解酒、治疗胃病以及止血润便的药用功能。
柿饼,谁都知道好食,但它的加工程序之繁冗,知者恐也不多。柿饼未加工前是青柿,每年的农历八、九月便是采摘青柿加工柿饼的季节。青柿不宜太熟,颜色太黄的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不好。红了的已经不能加工,只能供生食之用。青里透黄的青柿最好,摘下后,第一道工序是“脱衣”。用特制的弯勾状小刀将四瓣柿衣削掉,削时千万别把“柿肩”连皮带肉剥下,如是这样,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欠佳,容易变质。第二道工序是“剥皮”把剥完衣的青柿用特制的刨子把皮削掉并一个个倒置摆在竹制的柿筛里,晾在早先搭好的柿棚上晒。第三道工序是“捏”,把晒得渐软的柿胎用手不停地慢捏,边捏边晒,待柿胎成脐时,则进行第四道工序,“薰”。把柿脐一筛筛叠进早已备好的薰房里熏烤,熏完摆上柿棚让其晚上“打露”,白天再让日晒,边晒边捏,直至柿脐成饼时,再进行第五道工序即“烫饼”。用生饭锅或铝锅煮开水,把柿饼用网兜装好放在开水里烫,片刻起锅倒回竹筛再把一个个暴露在外的柿衣反捏回里面让日晒干,下午收回倒入竹箩内,即进行第六道工序“下种”。下种,即是把前一年留下沾满饼霜的雪白柿饼为“种”,取数粒放在竹箩内,反复将竹箩左右前后翻动,抛动,然后用麻袋将箩口捂严实,谓之“闷”。隔天上筛日晒,是晚收回入箩再抛再闷,直至柿饼上霜白透,即成上等柿饼。
27、碗果
碗仔果乃是海丰的小吃之一,其主要原料是粳米,将经水泡过的大米放在石磨上磨成浆,配上油葱及各种佐料,最后放到个小碗中蒸炊而成,碗仔果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28、咸茶
咸茶海陆丰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遗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亦有诗云:“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写出了清代海陆丰吃咸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每当客人上门,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就忙活开了:首先将茶叶放进牙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锯齿纹的陶器),湿润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约3尺长的擂槌(木杵)来回搅拌捣碎,接着将熟花生米、芝麻、薄荷叶等陆续投入牙钵擂成浆糊状,放进适量的食盐,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故又谓之擂茶。然后主人将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着咸茶的碗里,热气腾腾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团团围坐在客厅中,边饮边嚼,边扯家常,主人则不时殷勤地为客人添上咸茶、炒米等进行劝饮,众乐陶陶,别有一番情趣。
29、小米
这就是有名的海丰小吃——小米。最喜欢打开锅盖的那一刻,热气腾腾,馨香扑鼻,一颗颗饱满而晶莹的小米如黑珍珠般,光是看就让人流口水了。小米加蚝油是我的最爱,这不同于牛肉饼加辣椒酱,但一样让我百吃不厌。
30、油柑
油柑,以河口田墩、西湖油柑为最。其以果大、味清,酥脆、无渣著称。尝一粒,满口生津,甘甜无比。再配以清泉水或冷开水,那一缕缕甘甜味令人为之神情振奋,口渴即解。
31蒸虾菇
虾姑,学名叫管站,也叫琴虾。虾目蟹足,状如蜈蚣。虾姑肉鲜味美,可油炸、清蒸、水煮,各具风味,更有甚者,是生吃咸虾姑,令人望而生畏。这种吃法过去是本地人的传统吃法,现在不只是汕尾市的一般人家,就是酒楼宾馆也是席上不可或缺的佳肴了。宾客在酒醉菜减之后要一碟咸虾姑,一两碗番薯粥。吃起来其味无穷。否则,便会深感美中不足,大失所望。咸虾姑制作简便,将鲜活虾姑;用盐睛一两天,取来便吃。没吃过虾姑的人不知道吃的方法,不小心手指会给刺出血来,汕尾人有办法,用两手将虾姑的头、尾捏住,一上一下摇动挤压,虾肉便会脱壳,然后两手按住两边剥去硬壳,取肉调料即吃,其味极佳。这种吃法汕尾人打趣上:“先按摩,后脱衣,双手要并举。”
32、芝麻糊
芝麻糊(hù)是以芝麻为原料,加入其它五谷杂粮调制而成的食品。它营养丰富,清甜麻香,可以解馋,余味无穷。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佳品。
33、咸重糕仔
糕粿是海陆丰小吃的一大特色。粿料用米粉、面粉、薯粉等,有咸甜两味,可分为岁时节日粿和平时粿点。春节蒸甜粿(年糕)、发粿、松粿;正月三十日做九舌仔(又名双头尖或油漏仔),称“炒蚂蚁脚”;清明节做薄饼,蒸发包仔;四月初八做粉条;端午节蒸糯米棕、角棕、凉粉棕;七月半、八月半蒸重糕粿(有咸、甜两种);冬节做冬节蛤(糯米粉做皮,豆芽、葛薯、猪肉、香肠、虾米、鱿鱼丝、左口鱼粉末等为馅,捏成半圆形,倒入锅中用猪骨汤煮熟,再放茼荷叶、芫荽、胡椒粉末即食),做冬节汤圆(用姜、红糖煮之);腊月廿四和除夕做菜包粿。
34、猪肠粉
猪肠粉净粉外,还有加蛋、肉、虾仁、腊肠、叉烧、猪肠、排骨等等,以适合不同口味的食客。至于猪肠粉的调味,也颇有讲究。要用精油与酱油稀释并加入香料。吃的时候,根据个人喜好,还可蘸少许蒜茸酱、番茄酱、辣酱。
35、猪油糖
海陆丰传统小食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单就传统的手工作坊糖果而言,海陆丰地区就有四时的茶食糖果。值得一提的是海丰的猪油糖,它是流行在粤东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零食,堪称粤东一绝。猪油糖润滑爽口,柔软生香,难免让人领略到猪油的芬香与独特美味。海丰人把猪油与面粉、食糖制成糖果,是对营养学的一大贡献,猪油糖甜而不厌,油而不腻,含有适量的猪油,既能给身体补充能量,又能饱尝口福,是其他糖果不能比拟的。他们说,猪油中虽含有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可它们是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必需之物,只要用量得当,是没有问题的,何况猪油中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含有对健康十分有益的花生四烯酸等高级多烯酸,故吃猪油糖物有所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