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亚洲生菜大王rdquo
“马铁民,马铁民,铁定的农民,”
这是马铁民的自我介绍
“我父亲取的名字就像一个预告。”
在中国,只要你吃过2个以上汉堡,你就一定吃过马铁民的生菜!他是第一个把生菜架上游标卡尺的“农民”,不仅年收入过亿,还把菜卖到了迪拜,被马云邀请进湖畔大学。
从最初的创业到现在的15年间里,他实现了“从种子到餐桌”的绿色理念和“全程控制、安全追溯、国际标准”三大管理体系。他的蔬菜基地成为北京奥运会专供基地,%完成了奥运核心区域的蔬菜供应任务。
马铁民这个人,没有想象中的“老总”式张扬,甚至不会把他和一个公司本能地想到一起,用朴实无华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
15年前,马铁民离开打工的外企,这是一家外资蔬菜企业,主要生产高端蔬菜,他们把种子提供给农民,从种植到收割都有着严格的标准,但是农民纷纷抱怨——
“太麻烦了。”
“种个菜还搞这么多花头。”
“能吃不就行了?”
当时,很多农民摇摇头,表示不理解。于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事常有。最后种出来的蔬菜,也是大小不一参差不齐。
即使有再多的要求标准,再严苛的管理条规,如果不能从意识上改变农民的想法,那是没办法改变农业生产现状的。
马铁民决定自己创业。他卖掉房子,东拼西凑了40万元,流转了亩地,开始种菜。吸取以往公司的教训,他全部租地自营,不采取农户分散种植的方式,保证品质。
马铁民创办的浩丰集团在全国5个省市建立起12个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2万亩,同时与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体合作,建立协议合作基地8万余亩
浩丰河北基地
浩丰福建基地
过山车式创业经历
一开始,他选了包括白萝卜、西兰花在内的7个品种,按照标准化去种植。但最终都只卖出了非常普通的市场价。
马铁民的创业经历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先是种了80多亩多吨的生菜,被客户临时爽约,没过多久又遇上非典,几百亩蔬菜滞销;然后是百年一遇的大旱……
干旱怎么办,赶紧打井吧,可打完井还是没水,一口不行,再打一口,连着打了九口全都没水,借来的多万所剩无几,马铁民急得一夜白了头
在菜苗快枯死的时候全村挑水抗旱,在发不起工资时四处借钱……每一次难关,马铁民都咬牙熬过来了。
马铁民形容自己是“一根筋的人,要做一件事就会做到底,而且做事钱不会想这件事‘能不能做’,只会想‘要不要做’,怎么做。”
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他摸索出一条结论:只有生菜是市场需要,肯德基等巨头有常年需求,会为质量买单,会有稳定的需求。
他决定以后只种生菜,并且到外省建立基地,按标准化流程,实现全年天供应,把产业做大!
农业不是靠天吃饭,"生菜大王”的标准化之路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届A20精致农业盛典上,马铁民这样谈“标准化”:
农业原来有一个最误导我们的就是——农业是靠天吃饭。这是农耕文明的说法,影响了我们好多代人,甚至农大毕业的学生;我首先要告诉大家,农业不是靠天吃饭,农业是自然科学,是可以量化的;农业比很多人文、不可确定的东西要精准的多。
标准化建立的最大困难,他认为第一是意识,第二是指标的量化。
马铁明手里的每一颗生菜,从形状间距到重量成熟度,都有着精准的数据:七成成熟度,克以上一颗生菜,整体圆整,里边有较为明显的一个空隙度,这样一刀下去,碎屑就少。他也因此被称为第一次给蔬菜架上游标卡尺的人。
凭借这样的标准,小小的一颗结球生菜,马铁民用15年时间做到了产量和种植技术亚洲第一,研发水平、生产规模、年出口量全国第一。
年7月,马铁民种出了夏天里的生菜,而且经过肯德基的验收,生菜全部达标,并一举拿下肯德基的全年生菜供应权。
“从乌合之众到虎狼之师”
今年4月,农业企业家马铁民一脚迈进了湖畔大学。
“除了生菜别的什么也不种,每两片生菜中,必定有一片半来自马铁民的基地,7年只赚1.2亿,却出现在了录取率只有4.07%的湖畔大学名单上……”一篇有关马铁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