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颗种子开始苗苗二班的种植故事
小种植、大乐趣
缘
起
散步的时候,孩子们发现——
蹊蹊:“哇,这里有好多田啊!田里种的那是什么菜呢?”
朵朵:“我认识,这是青菜吧!”
承承:“这些是怎么长出来的啊?”
佑佑:“这些都是种子长出来的呀!种子可以长成很多东西。”
乐乐:“我奶奶把种子种到泥土里,然后不久就长出绿色的小苗苗啦!”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老师有话说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孩子们的课程来源于生活,经常带孩子们接触大自然,能激发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每个幼儿都有关于种子的生活经验,在大家的讨论下,我们决定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收获成长。
阶段一:互动问题思考
周五晚上7点半,我们相约班级群进行了一次线上讨论。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
1.你想种什么蔬菜/植物?
2.你为什么想种这个蔬菜/植物?
3.你想种的这个蔬菜/植物生长周期有多长?是否适合小班孩子种植和观察?
4.需要用到哪些种植工具?
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结合家长的建议后,选择了生长周期较短、易存活、适合小班观察的大蒜、土豆、生菜、绿豆、黄豆、豌豆。
最后一起商量种植所需种植工具和容器,我们决定把种子和工具带到幼儿园进行种植活动。
阶段二:感知发现讨论
认识种子
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孩子有话说
博博:“我觉得生菜种子像瓜子,很小。”
轩轩:“我觉得生菜种子像米粒。”
琪琪:“黄豆、绿豆、豌豆摸起来都硬硬的。”
廷廷:“黄豆像彩虹糖。”
朵朵:“我觉得大蒜闻起来很香。”
棋棋:“我知道绿豆可以做绿豆汤喝,我喜欢喝。”
种子怎么种?
种子有了,可是这么多种类该怎么去种呢?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体探讨,最后孩子们决定将生菜作为集体种植,大蒜、土豆、绿豆、黄豆、豌豆分组种植。
阶段三:思考探索种植
孩子的问题
1.种子该怎么种?
2.种在哪里?
3.种植方法都相同吗?
孩子们查找资料、询问爸爸妈妈,采访大班的哥哥姐姐,还有生活老师,听听他们怎么说?看看他们怎么做?
原来,它们的种植方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一起试试吧!
大蒜组:
挖坑
一半埋土里
盖土
集体观察
生菜:
撒在土壤表面
豌豆组:
黄豆、绿豆组:
浸泡、水培、盖上布
土豆组:
挖坑
全部埋进土里
盖土
阶段四:观察记录发现思考
现在孩子们每天来园后都去观察、记录着它们的生长过程。
延伸与拓展:
瞧!美术区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呢?
土豆苗黏土画
豌豆苗水粉画
我们的发现:豆豆泡水后......
小顾:“我发现泡了水的黄豆变大了。”
乐乐:“绿豆泡了水变成深绿色了。”
朵朵:“豌豆变成橙色了。”
轩轩:“我发现黄豆变成椭圆形了。”
棋棋:“有的绿豆的皮破了。”
承承:“泡了水的豆豆变软了。”
……
第一天——第五天观察过程中的思考
我们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要盖上一层布?
问题二:豆豆泡过水,还要浇水吗?如果要,一天浇几次水?
问题三:水培豆豆需要晒太阳吗?
我们的调查
我们的结论
1.盖上一层布是为了让豆豆保持水分。
2.豆豆泡了水依然要浇水,每天浇1-2次。
3.水培豆豆不需要晒太阳。
十天后,为什么黄豆、绿豆没长高?
孩子的猜想
明明:“它们好像生病了,可能是水放的太多了。”
豆豆:“可能我们看它们的次数太多了。”
涵涵:“不能老是去摸它。”
承承:“是不是还是要晒晒太阳呢?”
全全:“天气太冷了吧!”
黄豆、绿豆生病了
当黄豆和绿豆发芽失败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寻找失败的原因,并总结经验,大家决定一起把豌豆苗照顾好。
阶段五:测量烹饪品尝
·豆苗多高可以吃?·
豌豆苗在小朋友的精心照料下越长越高。
乐乐:“老师,我们的豌豆苗已经这么高啦!是不是可以吃啦?”
一一:“我觉得还可以再长长一点。”
雯雯:“我觉得它还会再长,长得很高。”
廷廷:“我们家也种的豆苗,就是到这么高的时候,奶奶就摘了。”
·豆苗和什么差不多高的时候可以吃?·
哲哲:“和老师的笔一样高。”
晨晨:“和磁铁棒差不多高。”
廷廷:“和我的手臂一样高。”
苒苒:“和红包袋子一样高。”
……
找一找,比一比
收获了—把成功感
放大给幼儿
世界森林日
4月1日,豆苗收获了!孩子们徒手掐一撮,剪刀剪一把,自己动手洗一洗,再闻一闻,嗯,味儿确实不寻常!
孩子们商量后决定清炒豆苗……自己种的豆苗就是不一样,原本不爱吃豆苗的小朋友也吃得津津有味。
孩子的问题
森森:“老师,豆苗剪掉了还能再长出来吗?”
廷廷:“可以啊,我们家的豆苗就会再长出来的。”
师:“那我们一起继续观察下去吧!”
·一星期后......·
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豆苗是可以二次生长的。在老师的引导再次观察后,孩子们又发现二次生长不是从剪掉的地方长的。
老师有话说
水培三种豆的过程中,虽然绿豆和黄豆种植失败了,幼儿还是能通过观察、记录、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去发现探索种植知识。
阶段六:播种探索收获
种植土豆、大蒜一周后......
·我们的问题·
问题一:大蒜和土豆怎么一直没发芽呢?
·我们的思考·
哲哲:“可能是水浇得太少吧。”
乐乐:“因为没有施肥,土没有营养。”
明明:“我觉得是因为放在走廊没有太阳晒。”
问题二:怎样才能让它们晒到太阳呢?
·我们的思考·
博博:“我们一起用力搬出去。”
明明:“可以装在卡车上,运出去。”
豆豆:“可以一起往前推。”
哥哥:“用阿姨的餐车运出去。”
乐乐:“用我们骑的自行车运。”
·运送种植筐有办法·
种植筐那么重,怎么才能搬到外面呢?孩子们经过讨论后,想出了三个办法。
办法一:用力搬起来。
可是筐太重了,根本搬不动。
办法二:一起用力推
成功了!可以推出来了!
办法三:请老师帮忙搬上餐车,再推出去。
种植筐搬上了餐车,可以推出去啦!
当种植筐遇上台阶
我们的问题
门口有台阶,该怎么将种植筐运下台阶呢?
我们展开了讨论,并求助爸爸妈妈一起来想办法!
瞧,我们的办法真多呀!
用手推车运下台阶
用积木做一个斜坡
铺一块木板在台阶上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尝试一用手推车运
孩子的发现:
虽然我们搬上了手推车,可是却翘不起来,种植筐太重了。
·尝试二用积木做成斜坡
方法一:直接倾斜搭在台阶上,会滑下来。
方法二:下面加上圆柱积木,会倒下来。
方法三:平铺,和台阶达到同一高度。没有斜坡,怎么滑?积木也不够了。
明明:“积木不够了怎么办?”
一一:“可以去其他班借呀!”
孩子们通过与其他班老师的沟通,终于借到了积木,很得意。
有了足够的材料,我们再来试一试。
轩轩:“可是,积木还是会散。”
一一:“对,还会往下滑。”
朵朵:“可以拿个东西挡住。”
教师追问:“拿什么呢?”
朵朵:“我们专用室有好多垫子呢,试试吧!”
于是,小朋友们从专用教室找来了垫子,铺在上下两端。
坐上去试一试
我们的发现:
连接处还是会散,怎么办?
我的办法:用胶带固定
把种植筐推过来试一试吧!
我们的发现:
把种植筐推下去的时候,积木还是散了,这个办法又失败了。
达成共识:用木板做成斜坡。
幼儿园里寻找木板
我们的发现:
在幼儿园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合适的木板。我们打算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寻找木板。
利用亲子单,寻求家长资源
家长积极参与
收集木板支持幼儿探索
试一试哪块木板最合适
我们的发现:
经过尝试,发现要长一点、宽一点、重一点的木板最合适,种植筐就能滑下去啦!
现在,我们的土豆和大蒜可以晒到太阳啦!
老师有话说
斜坡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回顾,从材料选择——猜测——讨论——得出结论……我们给孩子留出自由猜想和探索的空间,大胆尝试的同时,又自然地将幼儿间的“小问题”转化为探究真正原因,使幼儿积累正确的生活经验。
课程感悟
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的我们,已经离自然越来越远,回归土地已经成为我们的梦想。开展种植活动,不仅能品尝健康美食,还能美化生活,更为孩子们创设了有趣的科普学堂,培养观察能力、责任感和爱心。
试想,还有什么比生命被满满的绿色簇拥而更有意义的事呢?
或许这就是播种的意义!
图文:王文娟徐梦寒
编辑:徐梦寒
审核:左孋萍钱聚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