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上品黑芝麻补肾精,长肌肉,填脑髓
[导读]黑芝麻禀厥阴春生之气而生,为五谷之首,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黑芝麻不宜生吃,本文介绍两种黑芝麻服用方法,将其药效发挥到最大,以飨读者。
养生自肾始,黑芝麻必不可少
肾主水,其色黑,黑芝麻是黑色的,养肾的佳品莫过于黑芝麻。芝麻有黑的,有黄的,还有白的,但只有与肾的本色相应的黑芝麻能有药用价值和养生之功,黄芝麻和白芝麻都不能用,只能用来做一般的食品。
黑芝麻要籽粒饱满
黑芝麻,五谷之首
黑芝麻禀厥阴春生之气而生,为五谷之首,可以补五脏,长肌肉,填脑髓,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因为它是用来补虚羸,填脑髓的,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饱满的芝麻,不饱满的不能用,它本身都不饱满,哪能指望它有填补之功呢?
黑芝麻的制法和吃法
一晋朝道士葛洪传下来的,见《抱朴子》:
芝麻三斗,蒸熟后晒干,用水淘去沫再蒸再晒,如此反复九次。这时芝麻皮肉分开了,去掉芝麻皮后,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枣膏调和,制成弹子大的小丸。
每天服用三次,每次用温酒(也可用温开水)送服一丸。忌食毒鱼、狗肉、生菜。服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水火不能害,五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
二唐朝药王孙思邈传下来的:
芝麻三升,蒸三十遍,微微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三升调和,再用棒槌捣三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
每天早上服五十丸。四十岁以上的人,久服明目洞视,肠柔如筋。
三现代养生家在这个基础上又加入了"三蒸三晒"的红枣,二者配伍后变成了一颗阴阳和谐胜过人参灵芝的丸子,充分将补肾精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根据小编深入市面调查了解,发现做得比较成功的养生团队,如深圳地藏心养生团队,他们发心弘扬中医养生因果之道,遵循古方结合现代工艺,取补肾首品黑芝麻,经九蒸九晒,摄天地之气,取日月之精,并与三蒸三晒的红枣配伍,如获灵芝仙草之力,又得佛力加持,成就一颗稀有难得的灵性丸子—取名叫。
如法炮制的雪兰精,可补肾精,填脑髓,长肌肉。服至百日,能除痼疾,一年皮肤光泽,两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水火不能害,五年行疾奔马,久服长生。。
雪兰精补肾之道,在于补充人之根本,亦有强脾胃运化之力,脾胃乃后天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先天后天均可利益。肝肾为母子,肾强又可源源不断的往肝输送能量,人的排毒功能进一步加强,五脏相生,则五脏六腑皆得到保养和改善,达到内壮的体质,最终得到健康和长寿。
雪兰精的成分虽然很简单;有机黑芝麻+大枣。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配伍却胜似灵芝仙草呢?其中秘诀就是九蒸九晒,这是我国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要知道,黑芝麻禀厥阴春生之气而生,是补肾精的首品。然而,它太过阴性,无论蒸煮炒甚至打成碎末,被吃进去之后,只是从肠子过一路,又原样拉出。长期吃,还会落发。这个问题,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就发明了九蒸九晒。
黑芝麻制作过程有学问
九蒸九晒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效果
首先,这是为了使芝麻易于消化。大家知道,芝麻是非常难于消化的,吃多了芝麻,再看大便,就成了黑色,一化验,你会发现很多芝麻还是原样,根本没有消化掉。
通常只把芝麻炒一次就吃了,其实这样的芝麻仍是生芝麻,吃下去很油腻又难于消化,人体不得其福反受其害。经过九蒸,芝麻里的营养成分充分分解,油腻性大为减少,完全变成人体易于吸收的东西;经过九晒,芝麻又获得了太阳的能量,这在养生家看来是天地间的阳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人体大有裨益。
芝麻仁粉末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又不同
唐朝药王孙思邈说:要把芝麻仁捣次,为什么呢?其实,经过了九蒸九晒的芝麻仁,已经很疏很脆了,不用说捣次,捣30次,就已经完全成了细细的粉末了。但是,捣了次的芝麻仁粉末,不仅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又有一番不同,而且还加进了人的意念。在捣的过程中,人一定要怀着欢喜和祝福的心情,千万不可烦躁,嫌麻烦。
制作和服用都要有好心态
老神仙说:"这正是制作和服用养生丸子的关键所在,历来只有师徒口传心授,一般的养生书里都不会仔细讲的。你可以自己体会一下,用手工打出来的丸子跟用机器打出来的丸子绝对不同,捣了一百次的丸子和捣了一万次也绝对不是一回事,还有,我可以心情愉快地给你沏一杯茶,也可以怒气冲冲地给你沏一杯茶,你愿意喝哪一杯呢?
肾精为什么那么重要?为什么要补肾精呢?
现在的众生普遍熬夜,动怒,纵欲和邪淫,大量损耗肾精,为此受病早死早衰的人为数极众。大家都知道,中国五千年前老祖宗中医所讲精生髓,髓生海,精,肾精,它坚固,它往上生,生骨髓;骨髓又坚固,又很充盈啊,饱满啊,他又长养你的脑海,精生髓,髓生海,生脑海。
肾在中医当中非常重要,《黄帝内经》说:"肾主藏精,肾主志。肾为做强之官,技巧出焉。"这里说的"精"不仅仅是指男人的精液,而是人体的物质基础。肾精充盈的人,体力好,脑力也好,元气充足。那反过来呢?脑容量就大幅降低,反映迟钝、记忆力严重衰退,这样事业生活能好吗?
我把东晋医学家葛洪、唐代药王孙思邈、明朝药圣李时珍的养生方子传授给你,至于你信不信,那就得看你的福分啦。"
(上文部分内容取自腾讯道学,转载自天天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