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一颗肾取出来420颗石头真相在这
看!这是什么?玉米?黄豆?都不是。真相说出来大家肯定大吃一惊,这是肾结石!密密麻麻的结石颗粒塞满了整个肾部,不知道主刀医师是怎样的勇气把它们全部取出来的。可能您并不是很相信,但的确是一件真事儿,就发生在浙江东阳市一位老人身上。那么这些肾结石究竟咋出来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豆腐!
20年间结石铺满肾脏
取出肾结石的病人,就是55岁的老何,东阳市横店镇人,是个工人。为什么肾里会有这么多结石?事情还得从20年前说起。
当年,老何还是小何。有天,他工作时觉得腰有点痛,去医院一查,左肾有10来颗结石,而且有几颗很调皮,掉到输尿管里去了。小年轻嫌开刀麻烦,加上身体也没有其他不适,小何就做了体外碎石治疗,把输尿管里的结石打掉了,肾里那些,他就想再拖一拖,这一拖二拖,就过去了20年。最近两年,老何总觉得左腰很酸,一开始,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在走下坡路,可这两个月,腰越来越痛,稍微干点活就很吃力。
5月底,老何想想不放心,医院去做检查。CT结果显示,他的左肾里,竟然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许多石头,几乎把整个肾都给塞满了。
看着CT片子,老何当场脸色被吓得铁青。医生说,老何病情挺严重的,他的肾已经基本无法排尿,如果再拖下去,整个肾都要切掉了。当务之急,就是把这些肾结石给取出来。谁也想不到,接下来手术时,医生都被吓到了。
“取肾结石,得用取石钳,而且要一颗颗地取,就像夹黄豆一样。这次是我和科主任同时开工的,看到之前的CT,我们其实心里就有底,老何肾结石量肯定很大,但是谁知道有这么多?放在以前,取出个五六十颗,医院纪录了。这次夹啊夹啊,两个人都夹出百来颗了,我的手都开始有点麻了,心想着,总该差不多了吧?结果再一看CT,里面结石的体积好像没变小啊。取结石说是技术活,其实也是体力活。保持一个姿势,小心翼翼地夹,很累的。我们俩不停地流汗,护士来擦了好几次。到后来,大家都挺纳闷的,这肾里怎么能装这么多石头呢?有人开始数,有人不停看CT,想看看到底有没有了,科主任瞄一眼就知道了,说再捞捞,还有。我们只能继续,一颗一颗……感觉就像在池塘里摸螺蛳一样,摸到几颗,夹上来,再摸,还有……那感觉,真的太惊悚了。整个手术2小时不到,光夹石头,我们俩就花了45分钟。结束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手脚都麻了。”韦育斌说,后来数石头,发现盘子里起码有颗。黄褐色的,大小不一。这还不包括那些太碎的,像米粒那么大小,直接用专门的吸引器吸出去的,毛估估还有多颗。
都是豆腐惹的祸
按照医生的说法,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身体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使用等,重视这些问题,能够减少结石形成和复发。而结石高发人群,是高温作业、飞行员、海员、外科医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因为他们有的出汗量大,有的喝水少。
那么普通人要怎么做,能够尽量避免结石的发生呢?医生说,最容易做到的,是调整饮食结构。
说得最简单的,要控制含钙、草酸丰富的食物摄入,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高脂肪饮食。比如豆制品、菠菜、浓茶、咖啡、辣椒、果仁、动物内脏、酒类等要少吃。
另外就是要多喝水。水份摄入过少、出汗过多,会使尿中钙和盐的过饱度增加,尿中晶体形成,从而引发肾结石。反之,大量喝水能使尿液稀释,减少尿中晶体形成。
预防肾结石的饮食要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喝足够多的水。
不要总是等到很渴了再喝水。特别是在夏天和体育运动之后出汗较多的情况下,血液被浓缩,更需要及时补水。如果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尿液就会浓缩,尿液中本来处于溶解状态的物质可能因为过饱和而沉淀,肾脏和膀胱就更容易出现结石。
按照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在不出汗的情况下,每天宜喝6杯水(一次性纸杯的量,每杯约毫升)。不过,每个人对水的需要量不一样,最简单的方式是看看尿液的颜色,正常情况下尿液是很浅的黄色,如果颜色比较深,说明需要多喝水。服用B族维生素时,尿液会呈鲜黄色,和喝水少时的那种黄色调有所不同,即便如此,也容易干扰对尿液颜色的判断。请注意,这里所谈到的是喝水,不是喝甜饮料。
2、吃富含钙的食物。
很多人听说肾结石多是草酸钙型结石,便认为应当减少钙的摄入量,少吃富含钙的食品,这是一个极大误解。研究证据证实,膳食中钙摄入量高,反而会降低患肾结石的危险。肾结石患者也完全无需刻意降低膳食中的钙摄入量。无论是豆腐还是牛奶,还是富含钙的绿叶蔬菜和芝麻酱,都可以经常放入餐单当中。不过,虽然富含钙的食物有利于预防肾结石,服用补钙产品的时候可要小心些。有研究发现,服用补钙品可能将肾结石的风险提高20%,而摄入天然食物中的钙则会将肾结石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左右。为何有这种差异呢?研究者认为,天然食物中的钙能够与食物中的草酸结合,减少人体对草酸的吸收,从而起到了预防肾结石的作用,单服钙片则不会有这种作用。另一方面,天然食物中的钙浓度较低,不像补钙品中的钙那样大量、一次性到达肠胃,不会带来血液中钙浓度的明显波动。
3、摄取足够多的钾和镁。
有调查表明,镁的不足可能是增加肾结石风险的一个因素。钾和镁元素供应充足,可以改善钙的利用情况,避免钙从尿中排出,从而减少肾结石的风险。上个世纪末就有研究发现,钾的摄入量和草酸钙型肾结石的风险呈现负相关。
人们都知道,所有蔬菜水果均富含钾。富含镁的首推食物则是各种深绿色叶菜,因为叶绿素的分子中含有镁,它们是食物当中镁营养素密度最高的一类。颜色越浓绿,其中含镁就越多。例如,我国食物成分表显示,克菠菜中含有58毫克镁,66毫克钙,毫克钾;而美国农业部的食物成分数据显示,克菠菜中含镁79毫克,钙99毫克,钾毫克。
相比而言,克红富士苹果中含镁只有5毫克,钙3毫克,钾毫克。所以,吃水果无法替代吃深绿色叶菜的好处。此外,坚果、豆类和粗粮也是镁的不错来源,只是,按镁营养素密度来说,它们都比不上绿叶菜。很多人以为绿叶菜中草酸多,一定是导致肾结石的危险因素,实则大大不然。其中草酸含量最高的就是菠菜了,但除了富含钾和镁之外,菠菜中还富含甜菜碱,它是有利降低尿液pH值的一种物质。只要将菠菜轻轻焯一下,去掉部分草酸,就可以放心纳入食谱当中。而小油菜、小白菜、芥蓝、绿生菜、油麦菜等很多深绿色叶菜草酸含量很低,无需顾虑。同时,多吃蔬菜,对于预防磷酸盐结石和尿酸盐结石特别有好处。
4、远离甜饮料和甜食。
糖会干扰钙的吸收利用,这一点早就为人们所知。甜饮料促进肾结石,也有很多研究证据。美国是肾结石高发大国,甚至儿童中也不乏肾结石患者,有研究者认为这与甜饮料摄入过多有关。不仅调查证明甜饮料摄入与肾结石的风险相关,人体试验也发现了直接的证据。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喝可乐之后会提高与草酸钙型肾结石相关的生化指标“Tiseliusindex”的数值,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摄入可乐之后所收集的尿样本中更易出现草酸钙结晶。喝含维生素C的甜饮料时尤其要注意,有研究提示摄入1克~2克的维生素C会导致尿中草酸排出量显著增加,Tiseliusindex升高,从而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5、避免蛋白质摄入量过高。
蛋白质过量时,尿钙排出量增加,从而增大肾结石的危险。吃大鱼大肉过多而主食、蔬菜偏少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膳食中钙、钾、镁元素过少而硫、磷元素过高的问题,使尿钙排出量上升,骨钙溶出增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快速减肥时,如果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非常容易造成肾结石的后果。所谓的“吃肉减肥”“吃鸡蛋减肥”等方法,都有这样的风险。我国的人体试验也发现,草酸钙型肾结石患者摄入克猪肉之后,尿中的草酸水平和尿酸水平均升高,而柠檬酸含量下降,尿液酸度上升,这种效应能够持续6小时以上,增加形成肾结石的危险。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并不存在蛋白质不足的问题,但很多人因为根本禁不住保健品推销人员的“忽悠”,在三餐之外大量摄入蛋白粉,就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量而增加肾结石风险。网友所说老人儿童在长期服用蛋白粉之后出现肾结石,很可能就是这样的原因。
此外,目前很多女士在三餐之外还服用胶原蛋白美容产品,而胶原蛋白中所富含的甘氨酸和羟脯氨酸都是草酸形成的前体,过量服用时会增加尿中的草酸含量,从而增加肾结石风险。另一类可能出现问题的人是健身人群,在肌肉训练之后服用大量的蛋白粉、蛋清等高蛋白保健品或食品,也有类似的危险。
6、豆浆宜适量,豆腐选传统。
大豆中含有较高水平的草酸。制成豆制品可以减少草酸含量,但制成豆浆则基本上不能减少草酸。这是因为,草酸易溶于水。做豆浆几乎毫无损失,而做豆腐时,因为挤去其中的部分黄浆水,可以有效降低草酸的含量。大豆中的植酸、单宁等成分对钙的利用也有影响,但不及草酸严重。同时,还要注意豆腐中草酸和钙的比例变化。豆浆中含钙少,而传统豆腐制作时添加氯化镁(卤水)或硫酸钙(石膏),在草酸减少的同时,钙镁含量大幅度上升,对于预防肾结石十分有利。因此,传统的卤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不仅营养价值高,在预防结石方面,也要比不增加钙镁、不去除草酸的“内酯豆腐”更值得推荐。
所以说,豆浆不能喝过量,也不宜过浓。建议1份豆子配20倍水,每天所喝豆浆不超过20克豆子原料。按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每天宜摄入30克~50克大豆,一碗豆浆加2两豆腐比较合适。不建议把浓豆浆当水喝。从提供钙、镁、钾,增加甜菜碱,减少草酸吸收等多种角度来说,焯过的菠菜和卤水豆腐同吃,实在是个合理的搭配。所谓相克理论,实属对营养和疾病一知半解之流生造出来的不靠谱说法,可以休矣!
欢迎添加好友!请搜或直接扫描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