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逛吃Coquille,还是想亲切地
习惯叫他小贝壳
或许是不清楚这家店确切的发音
结果让朋友以为是打浦桥的自助
高大上的餐厅
我们都期待有钱踏入的那一天
或者它降低门槛的那一刻
所以,之前
我会很认真的看餐厅周的餐厅、菜单
是否有诚意,取决于包不包含招牌菜
事实上,并没有
回过头来
认识一家店
通常是它的招牌
而作为招牌,留给下面练手的机会也更多
砸锅的可能性也更小
既然想去了
也就别在乎多那么一点了,是吧
要不然,或许就是天差地别的感受
现在大家喜欢的风格好像都是撸两下,打两下
所谓中肯,那我也试试,看看行不行
简单点
前面是照片和简单点评
后面是我的一长段唠叨
你可以选择着来看,^_^
海苔薄脆的开胃
差点以为代替了餐前面包
还好,多虑了
(小市民终究还是小市民)
很香,很鲜
没有油耗味儿
蓝芝士生菜沙拉,白沙丁鱼,烟熏培根,香料,鹌鹑蛋
切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生菜做底
上面是蓝芝士,洒着烟熏培根、白沙丁鱼和糖心鹌鹑蛋
食材一目了然
有种简易版凯撒色拉的意思
而且需要自行组装
蓝芝士不是想象中丢个几块上来
是作为酱汁稀释,然后淋在生菜上
味道不至于冲
但是合着沙丁鱼更偏腥
连体的生菜,吃起来也略有些麻烦
插不起,切断味道又不融合
这道,不推荐
牛肉塔塔
神奇的是用薯条来搭
不是粗的那种,细而长
冷掉也是脆的,不会软掉
盐控制的很好,更多的是香味
让你停不下来
说牛肉
之前看评论,说会腻
所以才会配腌小黄瓜在上面
实则里面有剁碎的小黄瓜
酸度,脆度,提出牛肉的鲜度
牛肉的质感带着点嚼劲
味道也恰到好处,咸、酸,回味的鲜甜
可惜餐前面包是凉的
要是热乎乎的
配上它,一定是绝配
青口
本来是想试试那个红心贝的
结果没有
好吧,退而求其次
以前对青口没有好感
直至上次在chezmaurice吃过后
原来只是没吃到好吃的
这里同样很棒
嫩度,鲜度,甜度都有了
微微的柠檬提鲜
奶油的香味
葡萄酒的作用
味道平衡得很好
不会各自抢味
他们说吃青口要这么吃
用壳做夹子,用来夹下一颗的肉
然后一口干掉剩下的汤,原汤化原食,^_^
汁不稠
蒜香面包蘸蘸,就是满足
感觉餐前面包都是我解决的
还好前菜没点鹅肝或者那个海胆tapas
要不然,直接就塞饱了。。。
珍宝蟹
最后的重头戏
总觉得蟹那么厚实的身板
真让它入味,可能性微乎其微
香料佐以辅助就好
不用再刻意为之
比如像茶叶蛋那样,把壳敲一敲
感觉那样,反而会让原本的鲜味流失
蟹的品质很棒
肉绝对饱满
配了简易的蟹八件,慢慢挑蟹身
吃完了,腿还是热的
小核桃的夹子有了用武之地
夹开外壳,整个饱满的腿肉呼之欲出
一口的饱足,能感受到肉质的鲜活
现在想起,牙根还痒痒的
那种肌肉纤维的紧致
配的蟹黄面倒是略逊一筹
有些干身,面走劲韧的口感
浓郁的奶油味道
没有想象中的蟹黄的鲜香
(脑海里飘过的是咸蟹、醉蟹。。。)
亮点是随意粘附着的蟹子
这时候要是配一口清口的蟹汤之类的
应该就完美了
一通胡思乱想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
以前每次下班走回家,总会下意识地选择走这边
吃不起,看看也好
以为连着一起的是一家
实际一个老板,主打不同的特色风格
这里当然跟着名字走,主打海鲜
喜欢里面的精致
以为进来后会都是老外服务员
想着要看熟英文菜单,甚至法文的
免得到时丢脸
和我想的不同
迎面扑来熟悉的上海话,释怀了
坐在了时常我也能看到别人吃饭的地方
看着路人透过窗好奇的张望
看着夜幕的低垂
由明亮变得昏黄
让你专注在这块不大却私密的空间
都说他们家的服务不好
真没觉得
坐下就问我,需不需要水
有气的没气的,还有柠檬水的选项
等待中,也会不时地出现,期待你的召唤
帮我手动输入歪fi密码
和我一同抱怨麻烦的组合
人不多,却各司其职
对了,因为我在点评订的,改过时间
还收获几次doublecheck
即使我按掉了前几次,仍旧执着
最后,朋友生日,送的甜品
全体的签名
人生需要些这样的小惊喜来带来感动
唯一不好的
可能就是客人的选择
有钱人很多
餐厅选择不了
酒过三巡
自然人声鼎沸
好像地铁开着开着磨到了边
Coquille壳里西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