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农人马铁民讲述一颗种子的初心
声音简介
“亚洲生菜大王”这个称号在马铁民身上作为标签,持续了好些年,每次用这个名头称呼他时,他总会面带羞涩的露出微笑。如今再见马铁民,他说:“还是叫我新农人吧,我喜欢这个称呼。”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绿行者”品牌系列的农产品出现在各大商超时,认识马铁民的人都会说:老马现在做的真好,越做越大。究竟好到什么样子?大到什么程度?
本期专访嘉宾青岛浩丰食品集团董事长马铁民,将用一系列现代农业的智慧刷新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带你一起走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壮景中……
我们从供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赛百味开始,供了大概中国生菜65%吧,用每颗来算,一亩地大概是五千颗。我们一年大概有两万多的生菜出口到日本、韩国,二十多个国家吧。我们也是第一个把这么难保鲜的结球生菜出口到日本的。
供应结球生菜需要天不间断,做到天天供应到底有多难?
的确是非常难,而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整个是个供应链问题,而且这个是以反向的订单,均衡化的生产。也就是说,你要吃生菜不难,如果你每天都要吃,这就很难。你要天,首先是你要在不同海拔,不同纬度的地区生产。第二个,你要知道不同的时间什么时候播种,要精确的算出来哪一天采收?这就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所以说要想完成这样的东西,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和整个供应链布局的工业化的一个计划。
不仅仅是难,产品上的要求在外人看来也非常苛刻,苛刻到用游标卡尺去丈量蔬菜,真的是这样种植蔬菜么?
是,听起来好像有点夸张。但总之你要把你做的东西要用数字描述出来,要作为标准。其实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普及的一个过程。
老百姓都觉得以前别人,国外卡我们的时候拿圈圈,拿颜色,我们有色卡。因为你要把这一代的标准,比如质检的过程或制定标准的过程,制定完标准以后,还要去抽查的,抽查的过程都是一个个要量的,量完你才能有一个变量跟差量,才能对它质量也给它一个结果。所有的东西首要有量化标准,然后你才能去做。
这些标准都来之不易。它浸润着马铁民这20年的艰辛创业之路。大学刚毕业的马铁民在莱西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当时有一种非常超前的农业种销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推行下去,一身热血的马铁民想赌一把。他决定自己单干,自筹了40万元之后,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我们拿到了一个大的订单。当时我人在福建,由于这个业务来的急,我就电话咨询了一些要素就决定要租这块地。第一趟我就带着育苗的人,那个时候他们还都背着那个铺盖卷儿。因为当时离这块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湖,两公里,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水是没有问题的;询问他们,他们也拍了胸脯。
刚开始打不出水,我们还认为可能是没打到那个地方。当打到第九口,确实打出来了,出水没有三十分钟就停了。那时候慌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都苗育好了,那最后真是着急了!
那我们当时五百亩吧那个基地!第一个,损失钱,这是肯定的。那对于刚创业的公司,这是个重大的打击,这个赔钱对你就是个很大的压力。更重要的就是我一直认为,农业的根本是要构建信任,就它这个里面缺乏整个的信任体系和工业体系,包括契约,是非常原始的一个过程。我们如果在这个时候又毁了约,也就是说你完成不了了,刚刚创业有了起色,就当头一棒。其实这个信任,有时候让你更无法翻身,所以那个时候很纠结,很痛苦,两种打击是一起的。
此时摆在马铁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菜苗全部旱死,破产倒闭;要么雇人挑水抗旱,赔钱完成订单。他咬紧牙关,凭着身上的这股铁劲,硬生生的挺了过来。熬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年,马铁民种出来的生菜,全部通过肯德基的验收。开启了他的新的品牌战略。
我们其实从最早的生菜,必须给客户提供天的产品,这是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就是从种子到餐桌的绿色,要全产业链发展;第三个就是品牌化,希望让更多的农户进入到以品牌为抓手,然后输出标准和输出我们原来的管理经验,我们要“管理服务化、服务产品化”,就把我们原来的管理浩丰的这个管理模式和系统变成一种服务,然后把这种服务再输出到上游,就进入一个新的品牌战略,就是我们叫赋能上游服务下游。
绿行者,原来起这个名字,包括创这个品牌,我们主要是觉得他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长期坚守的这么一条道路。因为一产是个大行业,需要很多人去奋斗,也需要很多人转变观念;他也会诞生出无数的企业和个人。
带着大家打破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模式,也打破了早上一起床就着急下地看情况的农民生活。马铁民引领了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很多人半信半疑,一部手机真的可以解决所有种植问题吗?
已经实现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我们植保,都是要人负重去做。那么现在除了水肥技术的突破,我们整个作物的营养系统和供给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还有一个就是防治防疫的非防系统;另外就是数字技术,对农业的冲击。也就说整个的传感器采集,这个现在是比较成熟了。以前检测,比如你半年做一次一年做一次,现在可以做到实时的这种力度。因为传感器插在这里。这种是技术的飞跃传输。
马铁民是新农业的领跑人,每隔几年,企业在他的带领下,都会有很大的创新突破,跑得太快,就会有质疑的声音存在。
来自团队的声音最多。因为他们觉得,老板老是想新东西。除非他看你是动真格的,比如说数字化,这个过程对我们很艰辛,根本性问题,绝不动摇。这个里面还是碰到的一个问题,种植者要转换思想,要用心的服务。因为他要改变的是他的一个生产习惯吧。他首先要认知这个东西,另外一个,他要接受。人其实最难的不是技术本身,最难的就是转变思维和改变习惯。所以我们在企业里面,在农业里面,就号召大家要走出舒适,打破你原来的习惯,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你是要供应市场,用市场经济的逻辑,然后用技术来掌握规律,进行重新的要素整合。当然不管是模仿还是创新还是原始性创新、技术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但是你要有独特的服务价值或者产品价值。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你若不往那走,最终淘汰的就是我们。这个毫无疑问。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先生说马铁民是中国建材的新英雄,那这个英雄新在哪呢?
他认为,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竞争力,体制和市场经济和国企和民企不同的长处在一起,跟央企合作推动,把央企的实力怎么能运用到市场的要素中。他是最大的改革者,他可能认为我们也是创新跟改革者的一份子吧。
我们现在在全国我们在年要建起个智慧温室,就是00亩。现在我们已经在建的有两千四百亩,已经投产的有六个,分别在德州、四川眉山。今年将投产的是咱们青岛、江西南昌、还有安徽的。这是我们跟中国建材,把全球最先进的玻璃温室引进到中国。我们着眼于产品规划、方案设计、落地,设备和材料的引进,一直到整个的EPC,到运营、产品,都是按照市场的逻辑反推过来的。
年,马铁民进入湖畔大学。在开学典礼上,马云校长亲自给他授予徽章。这位种菜的青年企业家,为中国农业做出的贡献,让马校长都交口称赞。同样,湖畔也带给马铁民更多更深层面的互联网思维。在实际运用中,浩丰跟阿里云做了一个让世界惊叹的农业大脑。
在湖畔,对我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线上浩丰在线化,这个难度还是蛮大的,像我又是传统年代传统行业起来的,对这个技术本身不了解。所以去了以后,第一就是很震撼,让我们第一个认识到的问题,我们脑海里想到互联网跟真正的互联网是有天地之别的。
另外一个,我们也了解了整个互联网,我认为比我们农业要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因为这是个全新的东西,未来的头部企业是线上线下融合的。通过跟同学的交流,老师的分享,包括一些企业家,通过一些案例来讲,让我对数字技术对互联网,对使命这些东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农业大脑就是把整个操作流程植入到“大脑”当中。把地的传感器插上,然后把你的手机连接在上面,你就不需要经验了。上面的服务的资源价格、供求信息、每天是否要浇水,它都会推送到你手机上。你只要按照那个模式把你这个填进去,然后用GPS把你地边界一量,它就会告诉你气候对你的影响。
如果你要种生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连在我们那个上面。你不需要再去学习,因为那上面已经有十几年的数据。它按照需求每天给你推送就OK了。这一个大脑就足够指挥全中国。
如果说袁隆平先生解决了我们能不能吃饱的生存问题,那马铁民他们正在解决的是老百姓吃得是否健康。有虫眼的蔬菜是有机无农药的吗?进入我们口中的果蔬如何才称得上是健康?
首先,我们大家
|